5月25日中午,建湖縣恆濟鎮九里村東塘養殖區的魚塘里,6位著皮衣褲的農民正起勁喊著號子,兜網起魚。肥碩的鯽魚、鰱魚活蹦亂跳,激起的水花不時濺到荀繼奎臉上。
  “5月10日到6月10日叫‘清塘月’,就是把夏茬魚起完,再放新苗。”老荀說,這塘魚多養了半年,個大肉肥,但這兩年水產行情走低,還賣不到去年的價,“去年初,為競拍這515畝魚塘,塘口承包費我一路追喊,直到每畝700塊。”
  “高嗎?”記者問。“中等,最高的1200塊一畝。”他戴上草帽說,招標前塘口費一畝80到150塊,等於白送,“這差價,不是被鄉村幹部吃回扣,就是被他們送了人情。”他憤憤說著,扭頭問身旁年輕的村支書王峰,“可有假?”
  王峰點頭道,村裡有4100畝集體水面,以前塘口包給誰、租金多少從不公開,幹部私底下說了算。養殖戶意見大,經常上訪告狀,村裡亂成一鍋粥,信訪在全縣出了名。“縣紀委、縣委組織部查處了前任村支書‘人情魚塘’問題,換了‘兩委’班子,村裡才安穩起來。”
  “要是不公開招標,塘口哪攤到我承包?”老荀感慨道,塘口費抬高,村集體錢多了,最後還是大伙得實惠。他跺跺腳下3.5米寬的水泥路,“過去這是泥路,運魚車進不來、出不去,現在電、自來水、溝渠配套,都是村裡花錢置辦的。”
  “改善村裡基礎設施,是還欠賬哦。”王峰笑著解釋,他接手時村裡虧空100多萬元,靠塘口費拍賣,集體收入水漲船高,不僅還清外債,還讓全村2070人的新農合、生活用水、農田灌溉、農業保險、家庭財產保險等費用全免,“再沒人上訪了。”村賬鎮管,包括塘口如何招標、塘口費如何使用等,事先都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質詢和同意,並接受鎮里全程監管。
  “全鎮塘口統一招標,始於九里村。”鎮黨委副書記劉步榮接過話茬說,我們是養殖大鎮,有852個塘口、3.9萬畝水面,普遍存在“人情塘口”問題。近兩年總結推廣九里村試點經驗,由鎮農業資源承發包工作領導小組主導,建章立制,率先實現了塘口公開招標全覆蓋。僅去年,全鎮畝均塘口費就增加120元,農村集體資產大幅度增值。“聽說,縣農辦還要推廣我們的做法呢。”
  當天下午,記者前往求證,從縣農辦副主任成崇明處意外得知:年初是打算全面推廣恆濟等鎮塘口陽光招標做法,卻被縣領導“叫停”,理由是“單兵獨馬,缺少問題導向和系統思維”。原來,縣委書記葛啟發駐村調研發現,群眾對農業資源承發包不規範普遍意見較大,交易不公也易導致少數村幹部腐敗及經濟薄弱村形成。而村集體資產豈止塘口?還有耕地、林地、樹木、橋梁、泵閘站建築物等大量資產、資金和資源,必須全縣一盤棋、協同改革。
  “叫停”,是為了更完善。該縣頂層設計,以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為抓手,將農村“三資”統統放進制度“籠子”,信息化、陽光化操作,從源頭上遏制腐敗,保證集體資產和群眾利益不縮水。縣政府投資500萬元,建立農村三級產權交易實體和電子平臺,即縣有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鎮有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村有農村產權綜合服務平臺,8月份將實現全覆蓋。
  “我們正在開發相關軟件,將村級產權交易與實時民意調查、幹部勤廉指數測評、經濟薄弱村考核結合起來,讓這個陽光交易平臺同時成為幹部選拔的陽光舞臺。”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鄧小鋒表示。
  一場以整治“塘口腐敗”為起點,追求農村集體資產和農民收益最大化的經濟“保衛戰”,在建湖打響……
  本報通訊員 程乾峰 孫盤檜
  本報記者 林 培
  (原標題:一口魚塘,引發集體資產“保衛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moaldn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