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羊城晚報記者 陳曉璇??實習生 林麗檐
  教育為什麼要國際化?什麼才是真正的國際化?12月8日,第二屆中美合作促進高中教育國際化校長論壇在廣雅中學舉行。來自全國17個省市、62個單位的101位中國校長,來自美國21個院校單位、跨洋越海遠道而來的29位美國校長、中美學者等參加了此次論壇,對當前教育國際化的各種問題展開觀點大PK。
  論壇上,還倡議建立了中國基礎教育國際化示範學校聯盟,該聯盟是以公益化聯盟為平臺,整合社會公益資本與資源等力量,開展公益化、國際化與多樣化的合作模式。
  觀點PK
  A高考指揮棒有無可取之處
  美方: 追求標準化會導致異化
  中方: 高考對培養人才有功勞
  談及大學招生標準對中小學人才培養方向具有導向性作用,那麼遵循高考指揮棒對於人才的培養健康發展是利是弊?
  與會的美國校長直言,中小學人才培養目標應該是多元化、有獨立追求的,應該圍繞著學生的生命成長,而不應該圍繞著高考指揮棒。
  “美國也存在過於重視標準化考試的現象,但這是不利於學生知識獲取的。在某種程度上,過於追求標準化教育會導致教育異化現象。”
  不過,中國校長則傾向於認為,如果高考指揮棒能夠較為科學地反映大學的人才選拔標準,那麼中小學圍繞高考指揮棒轉的現象是正常而合理的,並且應當致力於大學入學考試測評體系的研究,致力於提供一個能夠引導中小學生追逐正確方向的指揮棒。
  北京大學附中副校長何道明認為,如果選擇只有高中三年的教育,那麼高考指揮棒與人才培養之間的作用是值得認可的。但是九年義務教育不一定就是為了高考而準備的,所以義務教育中應該更註重多元化教育。
  “高考是中國真實存在的特殊現象,有一定的必要性。在沒有其他更好的替代方法的時候,高考也算是一個比較不錯的指揮棒。”聖馬特奧社區學院總院副院長欒晶認為,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高考一直在改革,大家對高考的看法也是多樣化的。
  福建廈門英才學校校長潘永俊認為,中國高考恢復30多年了,這30多年來,中國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不能完全說沒有高考的功勞。再者,假如廢除高考制度,又有什麼制度可以替代呢?人才的培養是多元化的,人才選拔制度也不一定要圍著高考轉,選拔制度可以多元化。
  “學校教育肩負顯性和隱性兩種責任。顯性責任是幫助學生考上高一級學校;隱形責任則是為學生未來的發展負責。但是在升學要求越來越功利化的背景下,隱形責任容易被忽略。中美校長的觀點都有合理性,堅守教育追求滿足學生長遠發展需求;致力於對大學入學考試的研究,關註現實需求不放棄對學生升學的責任。”廣州市第四中學校長陳秋蘭說。 編輯:林曉彥
   1
  
  B落榜生入讀哈佛是否正常
  美方: 招生體系靈活完全有可能
  中方: 純屬個案,學生不能效仿
  論壇上,還談到了一個例子,有個中國考生在高考中落榜,卻憑藉個人在慈善事業中的表現獲得哈佛大學的錄取,對此,中美校長各有看法。
  美國校長認為,中美兩國在人才選拔標準上是存在差異的。中國校長則認為該考生被哈佛大學錄取只是個例,不會對中小學人才培養方向和模式產生影響。
  上海中學校長助理兼國際班高中校長馬鋒認為,哈佛大學錄取該考生有許多因素,既有對學生學業的要求也希望學生對社會有一定的貢獻。相較之下,中國的高考制度是一個比較單一的體系。“假如美國學校招收了一個能力較低的學生,學校有一定的資源可以去幫助他,但是根據中國現有的培養機制,招收一個能力較低的學生,學校並不一定可以給予足夠的資源去幫助他。”
  何道明認為,每一個畢業生都會影響社會、改變社會,但是有些人在高中已經有影響力了。衡量優秀學生的標準不止一個,不一定需要用成績證明自己是人才,可以用才能或是其他的來證明優秀。
  “美國學校的招生體系較靈活,招生標準多元化,所以才能冒風險給學生機會證明自己的才能。”欒晶認為,美國衡量學生的標準並不一定只看GPA,可能更註重行為背後的品質精神,看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校長雷解民認為,該考生被錄取畢竟是個例,個案不能說明問題,也不能大力推崇,如果引來大量效仿行為,將是教育的悲哀。“中美人才選拔標準不完全一樣,美國的方式更靈活,但也不能完全否定中國現行高考制度。”
  舊金山城市學院校長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不能將成績作為入學的考量標準。而且每個學生由於個人或家庭原因,也許教育起步不是一樣的,社會應該要提供一個機會,讓不同階級都有受教育的機會。美國為學生提供非常多的第二次機會去接受教育。
  C國際人才重創新還是基礎
  美方: 創新思維是基礎的源泉
  中方: 基礎扎實才能走得更遠
  “培養國際人才時,是註重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還是註重基礎知識?”面對這個問題,有校長傾向於適度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更看重創新思維的培養。也有校長認為應該根據學生個人的發展意向確定培養方向。
  欒晶認為,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創新思維才是創造基礎知識的源泉。陳秋蘭認為,在知識爆炸時代,知識是減值的。學習力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競爭力,不僅是當下的學習更是未來持續的競爭力。培養興趣、專註、堅持等學習品質,在現實和理想中才能走得更遠。廣雅中學校長葉麗琳則認為,思維訓練需要有基礎,基礎扎實才能走得更遠。
  馬鋒說,美國高校的錄取更多是對個人的關註,中國也在努力改變。據悉,上海有高中即將推出改革,由學校提供平臺,學生可以高中時期就在職業規劃師和家長的指導下選擇自己的職業生涯。
  雷解民主張,教育要有個性和差異性。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樣化的。不是每個人都是創新型人才,盡可能根據每個學生的個人因素、家庭環境去定位發展可能更好。 編輯:林曉彥
  專訪
  吳穎民:公校辦國際班最好獨立於體制外
  中國基礎教育國際化示範學校聯盟是在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的提議上建立的。為什麼要建立這個聯盟?該聯盟對今後的教育國際化有何影響?……就這些問題,羊城晚報記者專訪了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會長吳穎民。
  羊城晚報:中國基礎教育國際化示範學校聯盟的成立有何意義?
  吳穎民:目前我國基礎國際化教育是一種分散、缺少資源支持的探索,大家各自為政,沒有彼此分享聯絡,很容易走偏方向,一些可以共享的資源也沒能形成互通。成立聯盟,能在教育國際化的進程中共同努力,我相信這種碰撞交流能尋找到一種比較好的辦學模式,也有利於中國教育的改革創新。
  我們希望,通過聯盟的努力,用國際化推動現代化,用國際化來推動教育創新,用國際化來衝擊這種頑固式應試教育堡壘,促進中國教育國際化的健康發展。
  羊城晚報:但學校之間存在競爭關係,如何能聯合起來?
  吳穎民:學校彼此間確實有一定的生源競爭,但這並非主要的,因為目前各校的國際課程班只面對本校學生。但是,針對國際課程建設,我想大家合作的意願會高於彼此競爭之間的顧慮。因為首先大家要把這些事情做好,才會有競爭。
  羊城晚報:有不少人認為,國際教育費用比較高,是一種精英教育。對於普通家庭的學生,是否會造成一種受教育機會上的不公平。
  吳穎民:我認為這是一種誤解。首先,有錢人能夠上得起的學校,不能說是精英教育;其次,如今社會提供的教育是多樣的,既有公辦又有民辦,既有本土化又有國際化,老百姓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能力選擇。只有提供了足夠多的選擇機會,才能體現公平。
  隨著國際課程的探索和發展,它會從一個少數人能享受的東西變成大眾化,國際化教育的理念也會慢慢轉移到公辦教育的體系中來。
  羊城晚報:但當前公辦學校辦國際班,恰恰是最容易受到質疑,您怎麼看?
  吳穎民:現在因為不是所有在校生都有機會,部分學校國際班又有財政資助,這就不公平了。假如只要是在校生都有就讀機會,這些國際班能自付成本,我想這就沒有什麼可質疑的了。正如請家教一樣,你有錢就請,我沒錢不請。但是不能說因為你有錢請家教,我沒錢就不能有,那就不公平。
  羊城晚報:如今國際課程班收費較高,而國家政策不允許高收費,這該如何解決?
  吳穎民:教育部最終的文件還沒出爐,今後有些課程是與劍橋培訓中心等外部機構合作涉及收費的,支付的費用或許要獨立在體制外。
  廣東目前除了外國人讀的國際學校外,沒有一所學校是教育部門批的國際部。而北京、上海有很多公辦學校被批准成立國際部,而且是相對獨立的,與正常的公辦高中招生沒有關係,這就不存在占用公有資源。
  現在我們很多學校沒有經驗,而且都不知道國際課程是什麼樣,先“拿來”,讓教育服務機構、中介先引進一些課程,請一些老師。因為請老師很貴,包吃包住包機票包保險等等,要四五十萬一個人,很難有空餘的資金來“養” 這些老師,所以一定要收學費來滿足需要。我想,今後收費的事情一定要和體制內的學校劃清楚。
  我認為,現在先開國際班作為一個初步探索,應該理解和支持。對國際化教育的探索不要太苛求,大家要往前走、往前看。今後會經過一個洗牌的過程,有些沒有資源、管理不善的國際班,沒有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指導,自然會被淘汰。
  羊城晚報:聯盟是否會提出一種定性要求,對國際班的收費進行規範?
  吳穎民:不會,我們不是行業組織,所以不會規範盟員的學校。大家就是志同道合一起來做研究,有問題一起探討、成果一起分享等。
  羊城晚報:公辦學校辦國際班的盈利問題,您怎麼看?
  吳穎民:老實說,國際課程要引進課程與師資,引進其他的配套服務,肯定需要比較高的成本。至於它是否有盈利的空間,我想他們首先要遵守工商、稅收的相關制度,畢竟作為培訓機構,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總體來說,僧多粥少,想出國的人多,高質量的教育中心不多,所以有一定的競爭。
  總體來說,優質的國際教育課程,是一種相對稀缺的資源,會有一個比較高的回報,這很正常。如果更多的學校提供這種優質服務,就不可能維持暴利的局面。
  而作為學校,不能以盈利為中心。但學校辦國際化,不能說每年都虧,所以它要保本、微利,用來聘請師資、宣傳等,能維持正常運作就行了。不過公辦學校辦國際課程,我相信他們一定沒有牟取暴利的動機,收費也是要上繳的。編輯:林曉彥
  (原標題:教育如何國際化?中美多位校長觀點大P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moaldn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